減緩台灣少子化壓力的可能方法
借鏡長照2.0的「兒照2.0」
台灣的老年長照其實做得還不錯,年輕人在都市工作,家中如果有獨居長輩無法生活自理的話,可以申請政府的居家服務人員,從採購食材到代客烹煮、甚至陪伴就醫都有,而且以小時計價,通常是2~4小時為單位。越是失能的長輩,政府補助的費用越多。原本想像中超貴的服務,政府補貼後,大多數人都能輕鬆負擔。
類似的做法可以借鏡到兒童照顧上。你知道,年輕人在臉書上看到朋友一個貼文:「小孩兩歲了,終於有機會夫妻一起到外面用餐」是如何重創他們生孩子的決心?然後馬上看到下一則貼文:「菜還沒有上來,大姐告知小孩撞到頭大哭,只好趕快衝回家」,你說生小孩是不是要抱著放棄人生的決心?
「兒童居家服務員」,身兼照顧小孩以及部分課業輔導的功用。反正就是家庭照顧部分外包,而且是政府補貼價格到大部分的人可以負擔得起的程度。
單身稅out, 單身斗內in
說到底,撫養小孩的成本要想辦法部分外部化。但是錢從那裡來,最簡單粗暴就是加稅,但是哪有那麼容易輕易加稅?其實很多沒有小孩的人,是蠻支持別人多生一點小孩(同時投以同情眼光)。可以先從試辦類似「台灣囝仔一起養」募捐基金,然後政府提供部分誘因,營造捐款人自我感覺良好的驕傲感:隨便舉例:優先停放政府所屬的特別停車位(車上可以掛我斗內台灣囝仔、我驕傲之類的牌子)。之後還需要有更多人來brain storming其他成本低、廣告效益大的方法。初期使用募捐方式,專款專用來挹注兒照2.0。 可以想見,這樣的經費恐怕不夠,最終還是要巧立名目課徵單身稅,但是肯定不能直接硬幹(名字也不能是單身税),利用類似「健保補充保費」,先課徵金額非常少的稅金,讓人習慣後再慢慢加價。心理學上有的理論(忘記啥名字),人們會比較容易接受之前答應過的事情,類似台語講的「軟土深掘」。重點是專款專用來全力支持「兒照2.0」。
親子幸福感的營造
找網紅親身描述養小孩的幸福感,最近台通李毅誠、股癌謝孟恭的老婆都已經懷孕,政府可以花部分公關的費用,找對於年輕人有影響力的網紅(又正好即將、或剛生小孩沒多久)來多講一下小孩的甘苦談,事實上李毅誠多次在節目上提到,生小孩他也知道很辛苦,但是他弟弟強烈建議他一定要生,有小孩後那種無法言喻的幸福、快樂感是沒有地方可以取代的。最好那些KOL帶頭捐款「台灣囝仔一起養」基金。讓搖擺不定想生小孩的人臨門一腳生下去,還是不想生的多捐點錢。
新台灣囝仔
最後,上面那些其實都緩不濟急,完全同意Miula,我們必須思考如何有計劃的開放外籍移民。也許先從某些政局混亂的地區招手,例如香港以及部分東南亞國家。用政策鼓勵他們來台定居,在台灣生孩子,讓這些孩子在台灣接受教育。有人會擔心文化差異大的問題,其實不管上一代是講台語、客語、原住民語,如果第二代從小在台灣接受教育,語言與文化肯定都能完全融入台灣社會,我們甚至很難分辨他們上一代是誰。其實,有些台灣的大學提供獎學金給東南亞的人來台唸書已經行之有年,例如台科大,那些人拿到學位在台灣工作之後結婚生子也是很有可能的。也許朝這方面思考有點機會。
住房問題:自由市場九千能
以大台北地區來看,林口、三峽(還有新北其他地區)有大量的重劃區新屋,有些台北工作的人甚至住到桃園青埔用高鐵通車,這幾年拼命增加的供給,目前40歲左右的世代是在台灣人口頂峰,他們年紀更大後,年輕人口的就會快速減少,房市的供需應該會更平衡,甚至供給量大的地區就會出現很多人想看到的所謂「居住正義」。要在都市工作而且可以買得起(通勤可到的)房子,也可能壓力越來越輕。
懇請廣告小弟的Podcast節目
如果M大覺得此文還行,夠格可以在M大的節目裡面提到,麻煩照顧一下小弟新開的Podcast節目「生物駭客筆記」。我的節目主要是討論:如何運用最新的科學研究證據,去「升級」人類大腦、「強化」身體素質、「對抗」或「預防」各種疾病。目標是獲得更聰明、更活力、更強壯的自己!Apple Podcast:https://apple.co/3dPvF4d, Spotify: https://spoti.fi/3sLPCNK 感謝Miula大哥!